体验滑冰乐趣
综合利用让场馆“动起来”
冰场“美容师”养护场地
本报记者 张梁诚 通讯员 马瑛禅
2月27日,随着“十四冬”圣火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缓缓熄灭,备受瞩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圆满闭幕,标志着呼伦贝尔市进入“后十四冬时代”。本届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呼伦贝尔这座“冰雪小城”得到了全国目光的聚焦,也为呼伦贝尔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青春活力与交流机遇。
展开剩余74%随着“后十四冬时代”的到来,如何用好冬运资源呼伦贝尔一直在思考。
备受瞩目 见证续写冬运会更大的荣耀
作为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主场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承担了“十四冬”开幕式和全部冰上项目比赛任务,主场馆群总占地面积18.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分为速度滑冰馆、短道速滑馆、冰球冰壶馆、媒体中心及运动员公寓和设备用房5个部分。
赛时,这里见证了无数的夺金时刻。速度滑冰运动员吴宇在男子10000米的比赛中,以13分16秒51的成绩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吉林队、四川队、河北队在速度滑冰(青年组)女子团体追逐赛中相继刷新了该项目的全国青年纪录;北京队在速度滑冰男子团体追逐赛中打破了全国青年纪录……这些成绩的刷新不仅为国家速度滑冰项目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宣告着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作为国内顶尖赛事场地的重要地位。
继“十四冬”成功举办后,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也多次承担起全国各类赛事的重任,以其专业的设施和舒适的比赛环境,为运动员们提供了绝佳的竞技平台,吸引了国内众多顶尖高手的激烈角逐。
面向公众 常态化开展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
用好“十四冬”的宝贵财富呼伦贝尔念兹在兹。
赛事服务方面,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在全面保障“十四冬”冰上赛事和开幕式基础上,先后承接了2024年呼伦贝尔市“中国体育彩票杯”青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全国U16女子冰球锦标赛等比赛,后续还将承办全国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项目锦标赛(联赛)分站赛,自治区、全市各类冰上项目比赛。
训练保障方面,除保障自治区、通辽市、市本级项目队以及1所高校、6所高中、22所中小学、老年体协等单位日常训练外,内蒙古自治区冰上运动训练中心还承接了第六届“巴尔虎杯”国际式摔跤国际邀请赛训练营、四川女子冰球队赛前训练、哈萨克斯坦短道速滑国家队集训以及国家速度滑冰队夏季集训等活动任务。
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海军介绍道:“继‘十四冬’”成功举办后,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也多次承担起全国各类赛事的重任,并常年保障国家队和各省市专业队开展训练,在着力抓好‘十四冬’场馆赛后利用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地方办赛能力和城市影响力。场馆除了保障比赛和专业队训练外,还定时定点向社会群众免费开放,吸纳了很多有滑冰意愿的‘普通人’前来试练,这一举措大大激发全民对冰上运动的热情参与,为培养更多潜在的优秀后备人才创造了条件。”
截至目前,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已累计接待参观调研1.5万人次,承接训练16万人次,速滑馆单日上冰训练达600人次。
走向市场 高规格高水平办好精彩赛事
6月22日,呼伦贝尔市冰上运动中心与呼伦贝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市场化运营签约仪式,此举标志着“后十四冬时代”赛会场馆利用迈向全新高度。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呼伦贝尔市政府关于加强后“十四冬”场馆综合利用的工作要求,在呼伦贝尔市体育局的指导下,呼伦贝尔市冰上运动中心与呼伦贝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过此前的多轮调研和磋商,最终达成了包括承办赛事活动、承接培训训练、场馆功能开发、文旅景区打造、文创产业研发等方面的具体合作内容,目前已按照合作计划完成了哈萨克斯坦短道速滑国家队集训和全国U16女子冰球锦标赛的具体承接。
本次合作,旨在进一步激发“十四冬”主场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发展潜力,全面提升体育场馆运营服务水平,力争将冰上中心打造成为集比赛、训练、培训、广告、食宿、会展、装备测试以及文创产品研发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服务综合体和产业集群,是推动我市冰雪运动普及推广、促进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举措。
此外,据呼伦贝尔市体育局竞训科负责人介绍,2024年秋冬季,呼伦贝尔市还将在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陆续举办全区青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全国速度滑冰精英联赛、全国花样滑冰青年及少年锦标赛、内蒙古自治区冰球联赛、全国速度滑冰U系列中小学校际联赛等多项国家、自治区级大型赛事。
乘着冬运盛会东风,逐梦草原冰雪运动。通过精心运营、维护、探索、创新,呼伦贝尔正让冰雪运动焕发勃勃生机,同时也让“后十四冬时代”的赛会场馆利用不止于赛。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